基层法治
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资料

身边的榜样|王庆:扎根基层司法 21 载 用忠诚与担当书写为民答卷

来源:枣庄市市中区司法局时间:2025-07-03

在市中区的乡镇社区,有这样一位司法行政人:他21年如一日深耕基层,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化解纠纷,用真心温暖人心。他就是市中区司法局永安司法所所长王庆,一位在平凡岗位上诠释着“司法为民”初心的共产党员。

从 “文墨书生"”到 ”基层尖兵”的蜕变

2002年,初入司法行政系统的王庆从局宣传科起步,在普法宣传、信息上报和文字材料撰写中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2004年,成为共产党员的他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 主动请缨到司法所一线工作。“基层是司法行政工作的根,只有扎下去,才能真正读懂群众的需求。” 这是他当时写下的工作笔记。

从机关到基层,角色的转变曾让他一度手足无措。面对邻里争执的脸红耳赤、征地拆迁的剑拔弩张,这位 “文墨书生” 起初常常不知如何下手。但他凭着一股韧劲,白天跟着老调解员跑现场,晚上啃法条、记案例,把群众的 “急难愁盼”记在本上、刻在心里。21年间,他从 “跟着学"”到 “带头干”,从 “摸不着门” 到 “驾轻就熟”,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人民调解员、法治枣庄建设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更因在普法治理、维稳调解中的突出表现荣立个人三等功。

创新方法解民忧做矛盾化解的“金钥匙”

“调解不是‘和稀泥 ’,而是要融法、理、情于一体,让双方心服口服。”这是王庆常挂在嘴边的话。在长期实践中,他总结出 “调解三心工作法”—— 以热心接待群众、用耐心调解纠纷、怀诚心解决问题,成为破解疑难纠纷的“金钥匙”。

针对基层矛盾特点,他创新推出一系列接地气的举措:在学校里培养“小小普法宣讲员”“小小矛盾调解员”,让法治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设立“联合调解室”“访调对接”机制,联动多部门破解跨领域纠纷;开办“社区法治夜校”“法治书屋进校园”,把法律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通过“模拟调解庭”,让群众在实景体验中学习法律知识。这些创新做法不仅收获了群众的点赞,更成为基层法治建设的鲜活样本。

在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中,王庆坚持“严管 + 厚爱”。他既严格执行监管规定,又用心帮助特殊人群回归社会:助力12名社区矫正对象考取专业资格证书,为3名未成年矫正对象协调复学,联合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帮助30余人解决就业难题。“王所长不仅管着我们,更想着我们,是他让我们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底气。”一位社区矫正对象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勇挑重担敢作为 书写基层司法新答卷

2013年,王庆调任文化路司法所所长。当时,“靠作为求地位”是全局的行动指南,他主动靠前处理信访案件,全力以赴化解矛盾纠纷。2013至2015年间,他为街道妥善解决8起涉法涉诉疑难案件,涉案金额超600万元,全部以胜诉或圆满解决告终。这份“成绩单”换来了实实在在的认可:文化路街道按照省级规范化标准为司法所配备新办公用房、配齐设施、增派人员,这里也成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示范窗口。

2024年初,调任永安司法所后,面对新区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 工厂企业密集、新建小区增多、人口结构复杂、矛盾纠纷多元,王庆再次拿出“归零”心态。两个多月里,他走遍辖区24个行政村与社区,摸清人口构成、经济来源和矛盾隐患;主动对接镇党委政府,找准司法服务与区域发展的结合点;与同事深入交流,盘活团队力量。如今,适应新区发展的司法行政工作思路已逐步清晰,他正忙着打造服务“城市西进”的司法新样板。

初心如磐向未来 平凡岗位见忠诚

“新时代的基层司法,不是‘务虚’,而是维护稳定的‘压舱石’、推动发展的‘护航员’、守护幸福的‘贴心人’。”21年基层岁月,王庆对这份工作的理解愈发深刻。从普法宣传到纠纷调解,从社区矫正到法治建设,他用脚步丈量着司法行政的 “最后一公里”,用实干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

如今,市中区所有镇(街)司法所都有了独立产权办公楼,基层司法行政力量不断增强。而王庆依然在路上 —— 在调解现场耐心劝说,在法治课堂讲解法条,在企业车间了解法治需求。他说:“只要群众需要,我就会一直干下去,在平凡岗位上守护好这份正义与安宁。”

这就是王庆,一位基层司法行政人的缩影。他用21年的坚守证明: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项小事做实,就是大担当。在维护公平正义、服务群众的道路上,他的脚步始终坚定而温暖。

枣庄法治网 版权所有©2021
电话:0632-3321094   Email:55pf@163.com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武夷山路1379号   鲁ICP备05003539号-5
技术支持 山东英特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