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创建
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资料

上媒看枣法|“法治网”刊登《枣庄:让数字法治唤醒农村“沉睡资产”》

来源:法治网时间:2025-07-09

日前,“法治网”以《枣庄:让数字法治唤醒农村“沉睡资产”》为题,宣传枣庄市创建“农农e链”数字化农村产权流转融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创新“数字凭证+资产锁定+法治保障”三位一体机制,为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提供了全流程法治化解决方案。全文如下:

枣庄:让数字法治唤醒农村“沉睡资产”

山东省枣庄市聚焦农村产权流转融资中的权属确认难、风险管控弱、纠纷化解慢等法治堵点,于2024年在全国率先创建“农农e链”数字化农村产权流转融资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创新“数字凭证+资产锁定+法治保障”三位一体机制,为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提供了全流程法治化解决方案,相关经验被《中国金融》《金融时报》《中国经济导报》以及山东广播电视台等权威媒体专题报道。平台建设被纳入山东省大数据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和省、市创新发展工作要点。

制度破冰:首创三阶数字凭证体系

针对农村产权权属不清、流转无据等核心矛盾,该平台创新构建法律效力明确的确权、流转、风控三阶凭证体系:经村集体审核生成《数字农村产权资产确认凭证》,完成权属数字化锚定,形成确认凭证;交易形成《农农e单》电子合约,明确流转双方权利义务,形成流转凭证;融资时自动签发《数字资产锁定凭证》,法律效力覆盖全融资周期,形成风控凭证。三阶凭证实现了农村产权流转的确权、赋权和活权。该体系已规范管理12个村1175户农民的4278亩土地产权,实现“非标资源”向“标准资产”的法治化转变。

法治护航:双重保障破解金融风控难题

该平台采取“资产锁定机制+收益权质押登记”组合创新,构建全国独有的“风险防控+法治保障”双保险:通过资产锁定机制,融资期间产权自动冻结,平台同步向村集体备案,从源头防范多头重复融资;借贷双方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系统完成收益权质押登记,赋予银行排他性优先受偿权。目前,枣庄银行、日照银行依托该模式发放贷款550万元,不良率保持为零。

解纷提速:构建“三位一体”法治闭环

农村产权融资矛盾纠纷化解时效性强,一旦贻误处置时机,极有可能导致农村产权价值贬损。枣庄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司法部命名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有着丰富的金融调解工作实践经验。创新打造的“调解前置+赋强公证+资产重组”纠纷化解机制打通关键法律通道。

纠纷发生后,枣庄市金融消费纠纷调委会优先介入产权融资纠纷;如果债务人有继续经营的意愿,试点对农村土地收益权质押合同公证赋强,确立法律强制力;如果债务人无力或不愿再继续经营,可以对资产进行重组。质押权人可通过《农农e单》拆分组合功能,实现“资产包整体平移”,避免触及农户承包经营权。该机制使纠纷化解周期缩短60%,相关案例入选全省法治护农典型案例。

生态扩容:法治化平台牵引多方协同

目前,该平台创设“农农e融”数字化服务模式,精准对接枣庄银行等10家金融机构信贷系统,打通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司法等部门数据壁垒;法院还设立了涉平台案件绿色通道。完成了银行直连、政府协同、司法衔接三大法治基建。通过流程再造,将庞大散乱的、非标准的农村产权转化为标准化、银行看得懂信得过的数字凭证和数据资产,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农村产权流转真实性难确认和信息不能数字化的问题,让农村产权的流转和价值转化变得简便易行。日前,中国农业银行枣庄煤城支行对某客户流转土地1080亩已完成数字化工作,拟提供贷款100万元,进入银行信贷审批流程,这是全国农业银行系统内的首单数字化农村产权质押融资业务。

“用法治思维重塑农村产权流转融资链条,既激活了‘沉睡资产’,更筑牢了风险防火墙。”中国人民银行枣庄分行负责人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枣庄分行 王森 山东省枣庄市司法局 王成)

枣庄法治网 版权所有©2021
电话:0632-3321094   Email:55pf@163.com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武夷山路1379号   鲁ICP备05003539号-5
技术支持 山东英特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