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法治网”刊登《枣庄市司法局:打出法治护航营商环境“组合拳”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宣传枣庄市司法局今年以来紧扣“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以制度创新规范权力运行,以柔性执法优化监管方式,以精准服务助企纾困,以高效复议保障企业权益,打出了一套法治护航营商环境的“组合拳”,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详情如下:
枣庄市司法局:打出法治护航营商环境“组合拳”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山东省枣庄市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以制度创新规范权力运行,以柔性执法优化监管方式,以精准服务助企纾困,以高效复议保障企业权益,打出了一套法治护航营商环境的“组合拳”,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制度供给:立良法 促善治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制度供给是关键。枣庄市司法局局坚持“重点急用、先行先立”原则,围绕企业技术改造、服务业发展等关键领域,将13件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纳入年度立法计划,确保立法精准对接发展需求。
在规范重大行政决策方面,该局起草政府印发得《枣庄市人民政府2025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明确4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并建立严格的合法性审查机制。今年以来,该局对25份政府合同、政策文件进行审查,提出60余条专业意见,确保政府决策合法合规。
此外,还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的若干措施》,统筹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对外开放五大领域,构建全方位法治保障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预期。
执法监督:刚柔并济 护航企业
“以前企业最怕‘突击检查’,现在执法人员必须扫码入企、全程留痕,执法更规范了。”枣庄高新区博盛酒店负责人崔磊对推广的“鲁执法”平台赞不绝口。
今年以来,枣庄市司法局印发《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针对“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推动14个重点执法部门开展自查自纠,27个部门公布执法清单涉及事项487个,“鲁执法”平台入企扫码率100%。同时,创新“1+1+1”监督模式(1名监督员+1名专家+1名法律工作者),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与诉求办理联动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柔性执法成效显著。一季度,全市办理“不罚、轻罚”案件1785件,为企业减负265.74万元;推行告知承诺制,减少证明材料6.9万余份,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法律服务:精准滴灌 助企纾困
“多亏律师服务团的专业指导,我们规避了合同风险,避免了重大损失。”山东安厦新型建材科技公司负责人感慨道。近日,山东龙头律师事务所助企法律服务团为该企业租赁合同纠纷“问诊把脉”,最终公司以转租方式圆满解决,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枣庄市司法局深入开展“律护企航”专项行动,组建10支专业律师服务团,为企业提供“点单式”法律服务。针对物流、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联合市总工会开展枣律暖“新”公益法律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在纠纷化解方面,枣庄市创新设立“产业兴市调解室”和商会工作站,优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流程,实现涉企纠纷“一站式”化解。
复议维权:绿色通道 快审快结
“经过复议部门的公正审理,撤销了执法部门的处罚决定,及时维护了我们企业的合法权益,真是太好了!”枣庄某运输企业法务人员对枣庄市涉企复议工作连连称赞。
枣庄市司法局落实《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10项长效机制》,实行容缺受理、快审快结,确保复议决定100%履行。今年以来,已办结涉企复议案件21件,挽回经济损失160余万元,真正实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
“只有让法治成为市场运行的基石,企业才能轻装上阵,经济才能行稳致远。”枣庄市委依法治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局长孙守春说。
(通讯员:山东省枣庄市司法局 王成 高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