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编者按】法治,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国家治理的利器,更是守护民生福祉的坚固盾牌。自 “八五” 普法启动以来,枣庄大地便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深入人心的法治宣传教育热潮。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校园,从企业到社区,法治的种子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法治的精神正融入每一个枣庄人的日常。为全面展现枣庄在 “八五” 普法征程中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我们特别推出“八五普法·印象枣庄——枣庄八五普法巡礼”专栏。 透过这个专栏,我们不仅是在回顾过去的成绩,更是在凝聚未来的力量。让我们一同跟随文字的脚步,探寻枣庄普法的精彩故事,感受法治枣庄的独特魅力,共同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枣庄贡献力量。
今日刊发枣庄高新篇。
枣庄高新区:
普法赋能绘就高质量发展法治底色
自“八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枣庄高新区始终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紧扣“建设更高水平法治高新”目标,通过抓关键、强基础、创特色,构建起“领导带头、全域覆盖、精准施策”的普法新格局,让法治精神融入社会肌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法治高新大讲堂已开讲15期,每次都有新收获。”参加专题讲座的枣庄高新区综合执法局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高新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实效。作为普法工作的“领头雁”,枣庄高新区将领导干部学法纳入常态化机制,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管委会办公会议定期开展集中学法,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必修内容,通过“法治高新大讲堂”邀请专家教授、专业律师等专家,围绕依法行政、决策规范等主题精准授课,全面提升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
针对2021年以来新提拔的县级干部和新录用公务员,枣庄高新区实施“法治筑基”计划,将《宪法》《民法典》等纳入必修课程,通过闭卷考试、实操考核等方式强化学习成效,确保“关键少数”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全区普法工作立起标杆。
“小区里的法治宣传栏常看常新,遇到纠纷先想到‘法律明白人’。”家住兴仁街道的居民王女士的话,折射出枣庄高新区基层普法的深度。目前,高新区已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各街道、村(居)通过法治漫画、条文解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法律知识抬头可见、触手可及。
在基层队伍建设上,枣庄高新区组建了43名“法治带头人”、137名“法律明白人”队伍,联合专职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和一村一法律顾问,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普法网络。通过实地调研、帮包企业、问题台账等机制,这支队伍既为群众解答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法律问题,又为企业破解营商环境难题,成为基层法治建设的“生力军”。
聚焦民生痛点,枣庄高新区推出5项法治实事:“锂电法庭”护航特色产业发展,“一站式”调解中心化解矛盾纠纷,柔性执法彰显司法温度,反诈专项行动守护群众钱袋,电动车规范管理破解城市治理难题。这些举措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就在身边”。
“每年参加好几次普法活动,现在遇到问题知道该找哪个部门了。”高新区九洲双创公司员工李先生的感受,源于高新区“全方位、多维度”的普法攻势。围绕《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等重点法律法规,枣庄高新区整合执法、司法等部门力量,结合“3・15”“12・4”等节点开展专题宣传,累计举办活动1200余场次,发放资料8万余份,提供咨询3000余人次,让法律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在企业普法方面,枣庄高新区推行“法治体检”上门服务,组织律师团队为企业排查合同风险、解答用工疑问,针对性解决知识产权保护、合规经营等问题,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同时,将普法与基层治理结合,通过“法律明白人”现场调解、网格员入户宣传等方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社会共识。
从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到全民参与普法,从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到民生实事落地见效,枣庄高新区以“八五”普法为契机,让法治成为区域发展的鲜明底色。如今,在这片创业的热土上,法治精神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书写着法治护航美好生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