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编者按】法治,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国家治理的利器,更是守护民生福祉的坚固盾牌。自 “八五” 普法启动以来,枣庄大地便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深入人心的法治宣传教育热潮。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校园,从企业到社区,法治的种子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法治的精神正融入每一个枣庄人的日常。为全面展现枣庄在 “八五” 普法征程中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我们特别推出“八五普法·印象枣庄——枣庄八五普法巡礼”专栏。 透过这个专栏,我们不仅是在回顾过去的成绩,更是在凝聚未来的力量。让我们一同跟随文字的脚步,探寻枣庄普法的精彩故事,感受法治枣庄的独特魅力,共同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枣庄贡献力量。
今日刊发枣庄市委编办篇。
枣庄市委编办:
法治赋能编制 普法护航发展
在“八五”普法的生动实践中,枣庄市委编办始终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将普法工作与机构编制业务深度融合,通过建强责任体系、创新宣传载体、强化法治保障,奏响了“编制就是法律”的嘹亮强音,为全市“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提供了坚实的机构编制法治支撑。
枣庄市委编办把法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织密“全员参与、全程覆盖”的普法网络。
高位推动抓落实。将法治建设纳入年度要点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通过室务会议定期研究部署重点工作,按照全市普法工作要点,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确保普法任务落地见效。
常态学法强根基。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依法行政相结合,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主题党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等载体,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等学习活动。邀请法学专家学者为全市机构编制系统干部专题授课,以“精准滴灌”提升学法实效。
专业支撑固保障。严格落实公职律师制度,明确管理责任与经费保障,鼓励符合条件人员参与培训、申请公职律师,为重大决策、制度制定提供专业法律支持。
以“线上+线下”联动模式,让机构编制法规政策走进千家万户。
指尖课堂随时学。在枣庄机构编制网开设“条例学习”“国家安全教育”专栏,利用“枣庄机构编制”微信公众号打造“枣知道”“枣预防”品牌,设置“扫码速知”“快问快答”等板块,通过图文、案例解读等形式,让干部群众轻松掌握编制法规。
典型案例敲警钟。精选违规违纪案例建立案例库,在公众号分期解读,结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那些事”等入围市级以案释法典型案例的宣传,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强化“编制就是法律”意识。
实用手册解难题。编印《机关事业单位登记赋码一本通》,涵盖登记流程、材料要件等关键信息,发放至全市相关单位,让业务办理有章可循。
将普法成效转化为服务大局的实际行动,为法治枣庄建设提供机构编制保障。
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出台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实施方案,明确 84 条具体任务;在市中区开展赋权改革试点,区分镇(街)类型确定赋权事项,下沉221名执法人员,实现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让执法更规范、群众更安心。
优化执法职能配置。开展“三优”提升行动,编制职责边界清单140项、调整权责清单700项,创新“科室主建、支队主战”协作模式,推动执法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90%以上执法人员派驻主城区及基层,提升执法效能。
强化编制资源统筹。通过编制“周转池”、减上补下等方式,调剂18名编制充实基层法院力量,撤并优化6支执法队伍,让编制资源向法治建设重点领域集中,筑牢基层法治根基。
以“监督+普法”双轮驱动,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在法治轨道上高效运行。
严抓登记管理规范。在公众号发布登记“指南码”,与政务服务中心合作实现“一窗受理”,创新“容缺办理”模式,让事业单位登记更便捷。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对法人登记、年报公示等情况实地检查,下达整改通知书12份,以严格监管倒逼规范履职。
创新绩效考核机制。从党组织建设、公益服务等方面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将结果与评先树优、编制调整等挂钩,引导事业单位聚焦主责主业、依法高效服务。
深化监督普法融合。结合巡察开展机构编制执行评估,同步进行《机构编制工作条例》解读、“以案释纪”辅导,今年以来查处违规问题3起,约谈负责 5人,在监督中普法、在普法中规范。
法治护航改革路,编办担当谱新篇。枣庄市委编办将持续深化普法工作与业务融合,让法治精神融入机构编制工作全过程,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让“编制就是法律”的理念在枣庄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