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编者按】法治,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国家治理的利器,更是守护民生福祉的坚固盾牌。自 “八五” 普法启动以来,枣庄大地便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深入人心的法治宣传教育热潮。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校园,从企业到社区,法治的种子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法治的精神正融入每一个枣庄人的日常。为全面展现枣庄在 “八五” 普法征程中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我们特别推出“八五普法·印象枣庄——枣庄八五普法巡礼”专栏。 透过这个专栏,我们不仅是在回顾过去的成绩,更是在凝聚未来的力量。让我们一同跟随文字的脚步,探寻枣庄普法的精彩故事,感受法治枣庄的独特魅力,共同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枣庄贡献力量。
今日刊发枣庄市委宣传部篇。
枣庄市委宣传部:
让法治光芒照亮榴城每一个角落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枣庄市委宣传部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紧扣“谁执法谁普法”责任链条,创新载体、精准发力,让法治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枣庄大地,为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坚实的法治力量。
普法工作的深入推进,离不开坚强的组织保障。市委宣传部构建起“主要领导全面抓、各科室协同配合、专门人员具体落实”的普法工作格局,让每一项普法任务都有明确的“责任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普法责任清单》等制度文件的出台,如同为普法工作绘制了“路线图”,将各项任务细化分解,确保普法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同时,足额的经费投入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为普法活动开展、宣传资料制作、人员培训等提供了有力支撑,从根本上保障了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在学法用法上率先垂范。部机关理论学习中心组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民法典》等列为重点学习内容,定期组织法治学习教育活动。干部职工积极参加习近平法治思想网络专题培训班和专题法治素养测试,参考率和合格率均达100%,在部内形成了浓厚的学法氛围。
在提升自身法治素养的同时,市委宣传部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优势,组建普法讲师团,选派业务骨干深入基层,通过法律咨询、普法讲座等形式,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更积极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市128个县级及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法用法专题学习,让法治意识在各级党组织中生根发芽。
规范权力运行是法治能力的重要体现。市委宣传部制定《枣庄市新闻出版版权电影工作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并与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签订行政执法委托协议书,让每一项工作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开展 “独立出版” 等非法出版行为专项整治行动18次,办理省交办案件线索8件,其中“9・05”涉嫌侵犯教材著作权案被五部门列为重点联合挂牌督办案件,“9・7”特大侵犯著作权案被推荐上报至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有力维护了文化市场的稳定有序。
在普法宣传的道路上,市委宣传部不断创新形式、拓展渠道,让法治声音传遍枣庄的每个角落。
紧扣“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山东省 2024 年宪法宣传周暨深化农村移风易俗普法宣传活动中,“法润齐鲁创作扶持计划”优秀作品巡演走进枣庄,歌舞、相声、小品、快书、柳琴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赢得广泛好评。
媒体融合传播让普法覆盖面不断扩大。《枣庄日报》、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在重要版面、时段开设普法专栏,播发法治建设和普法类稿件3500余篇,《今晚新看点》栏目推出相关报道60余篇。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普法信息、案例解读,联动各县级融媒体中心推出普法类宣传1.2万余篇,形成“报、台、网、微、端”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新链条,让“纸上的法”真正转化为“行动中的法”。
深入基层的社会宣传活动更是让普法无处不在。法治动漫进校园、法治笔会、法治书画摄影展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将法治元素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各级单位的板报、橱窗、电子显示屏等宣传阵地,让法律知识抬头可见;法治基地、法治公园等法治文化阵地,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从坚实的组织保障到内部法治能力的提升,再到多元传播的广泛覆盖,枣庄市委宣传部在“八五”普法期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未来,他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不断创新普法方式,让法治光芒照亮榴城的每一个角落,为枣庄的法治建设贡献更多宣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