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编者按】法治,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国家治理的利器,更是守护民生福祉的坚固盾牌。自 “八五” 普法启动以来,枣庄大地便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深入人心的法治宣传教育热潮。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校园,从企业到社区,法治的种子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法治的精神正融入每一个枣庄人的日常。为全面展现枣庄在 “八五” 普法征程中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我们特别推出“八五普法·印象枣庄——枣庄八五普法巡礼”专栏。 透过这个专栏,我们不仅是在回顾过去的成绩,更是在凝聚未来的力量。让我们一同跟随文字的脚步,探寻枣庄普法的精彩故事,感受法治枣庄的独特魅力,共同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枣庄贡献力量。
今日刊发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篇。
枣庄法院:
让法治精神融入社会肌理
“八五”普法以来,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紧扣“谁执法谁普法”责任链条,将普法工作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通过高位谋划、品牌引领、多元创新,让法治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城乡大地,绘就了一幅“法润万家”的生动画卷。
枣庄法院把普法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构建起“党组统一领导、分管领导主抓、庭室协同推进、全员共同参与”的立体化组织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闭环。每年制定普法工作要点和责任清单,将具体任务分解到庭室,明确法官普法职责,实现“审判与普法同频、责任与任务共振”。
创新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案例化“三述”活动,成为全省法院普法工作的亮眼名片。全市法院干警结合审理的婚姻家庭、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等典型案件,通过“述思想认识、述理解体会、述实践落实”的三段式分享,把抽象的法治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司法实践。
通过“司法作风能力大整顿”“强素质、树形象”等系列活动,法院队伍专业素养不断提升。邀请专家学者走进法院现场授课,组织干警赴高校和其他外地先进法院学习,打造了一支懂法律、善宣传的普法铁军,为普法工作扎实推进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枣庄法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解纷答卷”。“桑榆解纷”商事调解品牌熠熠生辉,退休法官用丰富经验化解商事纠纷,“法院+行业协会”“法院+金融”等调解模式精准发力,聚焦市场主体法律需求,定向送上“法治体检”,发放《常见法律风险防范问答手册》,筑牢企业经营“防火墙”。
“开门办案”让司法过程更透明,“马锡五审判方式”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法官们带着案件走进社区、企业、学校,用“马锡五审判方式”释法说理,形成“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诉讼服务中心的普法宣传区循环播放法律知识,手册资料触手可及,让群众在办事中懂法、在诉讼中学法。
建立以案释法、以案明理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指引作用。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布推送典型案事例385件,通过鲜活生动的案例解读,既讲透司法规律,又阐明案件背后的法理精髓、事理逻辑与情理温度,引导人民群众更透彻地理解法律规定、更自觉地履行司法裁判,在参与法治实践的过程中真切感受法治精神的内涵与力量。
走进枣庄市中区人民法院,一场面向学生的“法院开放日”活动正在进行。在院史展厅,法官引导孩子们通过参观了解法治建设进程,在审判法庭,法官在“模拟法庭”中指导学生们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沉浸式体验法律程序。
“法院开放日”活动架起司法与民意的桥梁。五年来人大代表、在校学生等走进枣庄法院1100余人次,通过旁听庭审、参观诉讼服务中心,近距离了解司法工作。
“请大家警惕‘套路贷’陷阱,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报警……”在薛城区万达广场,薛城区法院的法官们正在开展反诈宣传。这样的公益活动全市法院五年来已举办1200余场,内容涵盖民法典、环境保护法等20余部法律法规。
新体普法矩阵释放强大传播力。中院精心打造“枣和枣好”等“枣法”系列品牌崭露头角,“枣法案例”被省法院转载,阅读量累计10万+,“执行铁拳”系列视频累计浏览量超千万次,让群众直观感受“法律红线不可碰”;与市电视台合办的“枣法之光”栏目聚焦人民群众身边的公平正义,法官结合典型案例讲述“农民工讨薪案”“知识产权保护案”等故事,成为群众热议的法治话题。“枣法先锋”志愿服务队在网络平台发布普法图文、开展线上法律服务数百余次,让法治声音传遍网络空间。
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到校园,法治阳光照亮每个角落。枣庄法院将继续以普法为抓手,深化普法与审判融合,创新普法形式载体,让法律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让法治精神融入社会血脉,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温暖每一位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