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枣庄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领域改革创新,将石榴外在形象及内涵寓意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深度融合,加强“榴乡团结花更红”品牌建设,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出新出彩。
“榴光引航”,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强有力。强化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民族工作,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部门协同、市区联动、社会参与工作局面。各级党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实地调研等活动500余场次,分层组织民族工作干部2000余人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壮大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后援队”。
“榴株竞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成果丰硕。枣庄市与国内4所知名院校深化校地合作模式,培育省市级研究基地2个,吸纳研究人员20余名。从科技、社会、人文、历史等视角阐释共同体意识,形成成果30余篇。连续举办三届文创书画作品展、两届民族团结故事创意讲演大会,创作征集优秀作品1000余件(组),编排展演优秀节目23个。推出石榴和鲁班文化体验空间,编排舞台剧《石榴颂:团结的种子》,社会反响较好。
“榴花盛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创新突破。提升学校立德树人实效,将铸牢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评选文史、理工、艺体等20门学科精品课132节。运用家校共育、社会参与,配合举办“榴花童梦”“诵典习礼”“童心向党”系列活动500余场次。持续完善覆盖学校建设、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三评”体系。开展大学生支教工作,枣庄学院先后选派11批2255名师生,为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贡献力量。升级打造21处教育基地,“红石榴”校车、“红石榴”站台、“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和主题公园等一批特色项目投入使用。
“榴籽相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拓展。化市内旅游线路,丰富“吃住行、游购娱、教学研”全要素的“道中华·鲁南行”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行项目内涵。狠抓营商环境,创新就业服务,发挥石榴籽服务中心作用,开办“红石榴”夜校,让留枣务工更顺心。把社区作为城市民族工作的着力点,深化“爱在枣庄”城市民族工作品牌,不断拓宽各民族群众交流互动渠道。
“榴果飘香”,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步伐坚实。在产业赋能、文化塑魂、公共服务、人才支撑等方面加快民族村和民族工作重点镇村高质量发展,打造“米山顶上小米香”等农产品项目和“民族村寨沐风之旅”等特色旅游项目。开展“重走丝绸路,民企进边疆”等活动15场,助力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联合送技术,发布鲁班匠人伙伴计划,成立合作工坊,在新疆等地培养鲁班工匠人才。加强各石榴主产区一二三产方面的联系交流,以“榴乡同心·共同发展”引领共同富裕。
“榴彩飞扬”,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行稳致远。坚持全地域覆盖、全类型拓展、全层级推动,连片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示范圈”,已创成全国示范区1个,省级示范区示范单位21个。持续丰富“一总七子,细分众小”的具有枣庄烙印的品牌矩阵,形成“市有总品牌引领、县设子品牌支撑、系统领域分品牌增色、示范点位小品牌齐放”的生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