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语·我的司法行政故事】在“法治枣庄”建设的征程中,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身影:他们或许是扎根基层、化解邻里矛盾的人民调解员,用耐心与智慧消融分歧;或许是奔走在普法一线的法治宣传员,将法律知识化作通俗易懂的语言,送到群众身边;或许是坚守公证、法律援助岗位的工作者,以专业与担当为群众排忧解难,维护公平正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枣庄司法行政人。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饱含着对法治的忠诚与对人民的深情;没有波澜壮阔的叙事,却记录着司法行政工作融入社会治理、服务民生发展的点点滴滴。
“法治枣庄”新媒体平台开设“我的司法行政故事”专栏,带领大家走进司法行政系统的各个岗位,倾听来自一线工作者的心声,记录他们在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社区矫正等工作中的难忘经历与深刻感悟。
我是邢超,一名中共党员。自2008年踏入工作岗位至今,一直在司法行政系统工作,目前担任滕州市司法局荆河司法所所长、荆河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在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中,我始终践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将矛盾纠纷预防在末梢、化解在基层、调解在源头,展现新时代人民调解员忠诚可靠、一心为民、担当作为、甘于奉献的新形象。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在调解一线,我始终将爱岗敬业贯穿于调解的全过程,针对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矛盾纠纷发展呈现出诉求多元化、矛盾纠纷复杂化的特点,我结合基层调解实践,探索总结出了“听、寻、调、和、访”“五步工作法”。听,即耐心倾听申请人的纠纷事实,做到掌握情况全面,查清案件事实;寻,尊重事实,摸清事实的本来面目,找寻出纠纷的原因和争执的焦点;调,针对具体纠纷,讲解适用法律条文、政策规定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在倾心释法的过程中,让当事人最终走向理性,化解矛盾;和,即把社会和谐、群众和美、家庭和睦当作自身的工作责任,以和为灵魂,将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实现矛盾纠纷不上交这一工作目标;访,即对调解成功已签订协议的纠纷,进行暖心回访,通过回访来巩固调解成果,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通过“五步工作法”,让一桩桩矛盾纠纷妥善实现了化解。 在湖北省潜江市竹根滩镇罗赵湾村2组村民赵某请求协助调解女儿赵某某离婚纠纷案工作中,我与调解员付怀龙一起,一次次通过电话交谈、发微信、视频等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并以案释法、耐心讲解《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相关法律规定,耐心说服双方,为了亲情、为了孩子,不计前嫌,互谅互让,妥善处理纠纷。真心真情让双方当事人深为感动,通过微信视频当事人签订了协议,并将通过手机银行转账的方式将补偿款转到赵某的银行卡中,这起由一份快递引发跨越两省异地调解的民事纠纷终于画上了圆满句号。 2025年以来,荆河司法所累计接待法律咨询300余人次,受理各类调解案件208起,成功调解了十里岗村跨省婚姻纠纷、西南园居工程款纠纷、某超市幼童非正常死亡等纠纷,其中诉前调解6起,重大矛盾纠纷18起。 荆河街道地处滕州中心城区,辖区企事业单位多、市场多、流动人口多。立足实情,我带领全所干警,坚持把全民普法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科学选址在火车站广场建设了《民法典》主题广场,在滕南中学建设了宪法主题广场,在荆河公园设立法治文化广场,有效提升了普法阵地建设。结合依法治街工作,邀请滕州市“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开展法治宣讲进机关、进学校、进村居活动12场次,培训人数3万余人次。紧扣重要时间节点,在火车站广场组织开展了“民法典颁布五周年”等大型集中宣传活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为进一步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到荆河司法所工作后,我和所里的同志一起,开办了“法律早市”,在步行街、火车站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及平等小区、九州清晏、大同天下等居民小区,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得到了辖区群众的点赞。 发挥调解公信力作用,积极参与了孙楼(鲁寨)、朱李(十里岗)、张刘庄改造区域改造工程矛盾调处、化解、协议签订等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积极推进重大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有力维护了拆迁工作的稳定,加快了改造步伐。特别是荆河街道孙楼、鲁寨区域改造,涉及拆迁占地面积 32.4万平方米,拆迁建筑面积 29万平方米,拆迁总户数 913 户。针对棚改工作矛盾复杂、易激化、调处难度大、利益相关人易上访的态势,我主动加班加点,开展政策咨询、矛盾调处,成为街道改造工作中的“得力干将”,成为搬迁户必找的“明白人”。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先后平息了某公司400万元借贷款纠纷,两个施工项目部的拖欠工程款纠纷,某新建小区因上房引发的群体信访案件等系列纠纷。同时,积极推进依法治街工作落地,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全街道实现行政诉讼及行政复议案件零发生,有力保障了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动做好街道规范性文件、合同的合法性审查工作,在“三资清理”专项行动中,司法所累计审核村(社区)合同150份,对其中50份不规范合同提出了审查意见。通过专项整治收回资金数额572059.49元,增加村集体年度收入160801.2元。 把“精致、细致、极致”作为价值追求和工作标准,在整合优化司法职能同时,我和全所同志一起突出自身特色,在学习借鉴“枫桥经验”的基础上,注重打造工作亮点品牌。依托司法所高标准建设了街道综治中心,设立来访接待、矛盾调解等功能分区,配备叫号系统、监控设备等配套设施,落实“常驻+轮驻+随驻”模式,平安法治办等常驻单位每天派员坐班,司法、公安等轮驻单位每月轮流派员值班,矛盾纠纷相对集中的执法、城建等随驻单位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总结形成了“精密、精准 、精细 、精致、精诚”“和气、和美、和善、和贵、和谐”的“五精五和”调解模式。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480个,化解率100%,推动了以大调解促进大稳定,以大稳定保障大发展。 荆河街道作为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人员最多的镇街,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创新总结了“113工作法”,即紧紧围绕预防和减少犯罪“一个中心”,牢守安全“一条底线”,依托信息化手段、网格化治理、社工组织“三个依托”,不断拓宽矫正、帮教管理创新。依托智慧矫正管理平台对矫正对象逐一核查定位数据、建立档案;对安置帮教人员第一时间建立帮教小组,目前辖区安置帮教人员181名,信息核查率、衔接率、帮教率均是100%,在管矫正对象130人,无一人脱管、漏管,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认真真走好自己的每一步路。在基层工作中,我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得到了组织的认可、群众的称赞,个人先后荣获“枣庄市‘八五’普法依法治理中期先进个人”“枣庄市优秀法治副校长”“滕州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先进个人”“滕州市司法局十佳司法行政干警”等荣誉称号,把普通的岗位变成灿烂的舞台。


